關於 MSM 與 HIV 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—— U=U

針對男性間性行為(MSM)與愛滋病毒(HIV),接下來應該會有一整個的系列文,作為支持 HIV+OK 的袪魅倡議文章,對此有興趣的人,歡迎每周追蹤。

首先先解釋一下什麼是 U=U,兩個 U 分別是 無法被檢測(Undetectable) 與無法被傳染(Untransmittable),然而切莫望文生義。U=U 的意思是指,在有效、持續、規範化治療的情況下,HIV 陽性受檢者持續六個月以上檢測不到病毒負載量(Viral Load),即可視為在進行性行為時不具傳染性。

█ 為何要宣揚 U=U?同志乖乖不要混圈不就好了嗎?

事情有那麼簡單就好了。同志現在混圈乃是一個事實,其原因不在本級探討範疇內(應當是近日更新會針對此一現象作研討),只能針對現狀的社會環境做出防治上的增益。事實上,儘管同志篩檢檢出率已然大幅提升,但因為社會,甚至是圈子內對於染病者的邊緣化,導致感染者服藥服從度一直並不算理想。

美國史丹佛大學於 2005 年在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( NEJM)發表的文章(Lars & Terrence(2005)),針對多種疾病知服藥依從度做出分析,其中即提到,若要使 HIV 患者體內的病毒壓制到理想水平,其服藥黏性至少要達到 95 % 以上,而當時的 HIV 藥物服藥方式又非常複雜(現在已經大為改善,比如三合一藥物已變成第一線使用藥物),且藥物本身副作用與交互作用多,會引起感染者不適,其服藥服從度就必須依賴生活環境、親朋好友的支持。

然而若是整個社會的氛圍是瀰漫愛滋恐懼、認為性病是骯髒的行為導致、將患者從我們的社會中越推越遠,最後導致的就是這些人的服藥服從度降低、疾病無法被有效控制,不要說 U=U,最後 CD4 水平(人體內免疫指揮官—輔助 T 細胞表面重要的表面受體,是愛滋病毒的主要感染對象,也是愛滋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)會變成多少,都很難說。在過去愛滋汙名化最嚴重的時候,發生的是甚麼事情?這幾年已經很少聽說愛滋病患報復社會、持械傷人的行為,當年為何常常發生,應予深思。

█ U=U 可靠嗎?到底有什麼研究支持 U=U?

其實早在 U=U 之前,服用抗病毒藥物、降低病毒負載量能夠降低傳染力早已經是科學界共識,愛滋藥物的使用是「暴露前後阻斷、染病後即早服藥」也是經過研究後最好的方式,U=U 僅只是針對服藥後的效果做出最後的確認而已。其最近研究主要有三篇跨國研究(HPTN 052(2011, 2016)、PARTNER(2014, 2016)、Opposites Attract(2017)),分別在國際知名頂尖權威醫學期刊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(NEJM)、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(JAMA)、《刺絡針醫學雜誌》(Lancet,又譯柳葉刀)(皆為四大醫學期刊)發表的文章,而其餘尚有早在 1998 為始就陸續發表的一些文章,其結論都支持 U=U 論點,惟其年代較久、研究範圍較小,故僅將在文末予以列出,不做討論。

HPTN 052 團隊蒐集了 1763 血清檢測不一致(即一方為陽性,一方為陰性)的異性伴侶,其成員來自南非、辛巴威、肯亞、泰國、美國等地,設計臨床試驗(Clinical Trials)來關聯每個人的服藥服從度與伴侶的罹患率。他們將病患分為早期介入、晚期介入(CD4 降低至 250 或 疾病症狀出現以後),來觀察病患知伴侶檢出 HIV 陽性的比率。直至 2011 年一共追蹤四年,發現若早期介入反轉錄抗病毒藥物(ART)治療之傳染風險為 0.9 % 人年(人年為一個綜合人數與觀察時間兩個因素的變項,比如當有兩人,甲被觀察一年,乙被觀察三年,即為4人年),而若晚期才介入,則為1.2% 人年;而到了 2016 作期終統計,一一共 78 例感染中,經過病原學(Etiology,又譯病因學,研究疾病成因的學問)分析後確定來源為伴侶者有 46 例,僅有8例為陽性感染者伴侶感染時間為治療介入後,8例中的4例是在服藥後90天內病毒量尚多時受感,剩下4例為病毒反彈時受感,即在病毒量持續低水平(<200)時並無任何一人受感。

PARTNER 則是一個前瞻性觀察研究,其兩個追蹤點分別是 2014 與 2016 年,針對異性及同性伴侶,觀察其受感之結果。其收案的條件嚴苛,必須要患者病毒量<200,在未使用保險套,且不使用暴露前後之阻斷藥物(PrEP、PEP)的情況下進行性交者,方收錄研究,最終在1166對中,僅有888對伴侶被納入統計。觀察研究中被回報了58,000以上的性行為,經過病原學分析後,所發生之 11 例感染中,沒有任何一例可以被證實來自陽性患者。此一研究後,哥本哈根 HIV 項目的負責人 Jens Lundgren 即在愛滋防疫、診斷、治療、護理等項目有關的世界性研討大會—反轉錄病毒與伺機性感染大會( CROI )中提出 U=U 的理念。不僅如此,PARTNER 2 研究也早已展開,據悉研究結論亦是支持 U=U,預計此一研究可能在 2019 發表。

Opposites Attract 則是更針對 MSM 族群的無套肛交作研討,納入了 358 對男性同性伴侶,其中77.9%的陽性伴侶病毒載量低於檢測水平。研究中共計發生約16,889次無套肛交行為,最終僅發生3例傳播,且經病原學分析後沒有1例是來自於陽性伴侶一方。此一研究更是直接表明只要 MSM 族群的陽性感染者進行有效治療使病毒水平降低到 200 以下,其保護力可能與使用保險套相近。

█ 怎麼看待 U=U ?

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在 2017 年承認此一研究結論,認為當反轉錄抗病毒藥物(ART)對病毒起到抑製作用,使 HIV 負載量低於200,即達到檢測不出的水平,就可以防止HIV傳播。就連中華人民共和國疾控中心在今年 11/23,其流行病學研究首席吳尊友也宣布支持此一研究結論,並且認為應當擴大檢查、治療的比率,以達到有效的愛滋防治效果。

然而U=U是否即代表所有人在約會軟件上附註 HIV 病毒量報告,就能夠放開來約、放開來無套?當然不。科學研究有其限制,即使有 U=U 如此喜人的研究結論,適當的保護自己仍是必要的,除了 HIV 以外,仍有許多血液傳染疾病、性傳染疾病需要藉由保險套來預防,且若是發生交叉感染等結果,也將不利於疾病治療本身。另外,連續低檢出無法絕對保證病人當下並不處於病毒量反彈期,做好疾病的預防仍是必要的。

U=U 此一結論,可以證實並不需要對陽性病患如此激烈的恐懼,只要他們接受良好治療,與之性行為時戴好保險套、確保雙方安全,與之進行性行為,不應背負太大負擔。愛滋病患也是人,與你我一樣有追求情慾的權利,停止歧視愛滋病患,無論他是否是因為多人性交而感染,才是有效防治愛滋傳播的良好途徑。

註:
其餘研究包含—
Beckerman K et al.(1998),主要針對母嬰傳染
Quinn TC et al.(2000),前瞻性研究,病毒量1500以下者傳染為零
Castella A et al.(2005),前瞻性研究強調有效服藥且無其他性病情況下為U=U
Vernazza P et al.(2008),回顧25篇文獻回顧,總結 U=U



留言